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政务资讯 > 专题专栏 > 身边好人榜

张乐萍家庭事迹

发布时间:2020-09-10 08:54 访问量:

张乐萍,女,昌江区西郊街道蟠龙岗社区居民,1994年8月参加工作,现为景德镇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分局黄坛大道班统计员。其丈夫张民生长年在福建服役,直至2019年因病提前退休,其儿子张荣涛现就读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。

        

一、相互理解,彼此包容

作为一名军嫂,与丈夫聚少离多的她练就了独立自主、勤劳朴实、坚强隐忍的品质。2000年结婚后,夫妻俩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。怀孕期间本应陪伴在身边悉心照料,然而因工作需要无法常回家,直到孩子出生当天才匆忙赶回陪产,虽然丈夫满心愧疚,张乐萍却没有丝毫抱怨。

或许是受丈夫的影响,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上她都要求自己像军人一样,顽强独立。工作中她尽职尽责、踏实能干,虽然工作岗位有过变动,但她严谨的态度和踏实的作风从未改变。为了能够增加一家团聚的机会,休假的时候她也不会闲下来,而是带着孩子前往部队看望丈夫,慰问官兵,为丈夫带来平安的消息,为战友送来军嫂们的祝福。

二、含辛茹苦,孝老爱亲

张乐萍一家最初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里,说是宿舍,其实就是一个未装修的单间,里面摆了两张床而已。条件虽然简陋,但她却能把生活过成幸福而充满爱意的样子。有了孩子后,她自己一个人在市区抚养教育儿子,还经常抽空带着儿子去浮梁乡下看望公婆,给他们送去生活费用和生活必需品。公婆身体不适或者生病住院时,她24小时不间断守护,像侍奉亲生父母一样,尽儿女之孝,再难的时候也总是对丈夫说“放心家里有我”。丈夫虽远在千里之外,但对家人的关心和爱意丝毫不减,自己省吃俭用给家里汇款、寄东西,悉心了解家里情况,关心家人身体状况,每次休假回家总要忙里忙外操持家务、照顾老小,把对家人所有的亏欠都在这个时候弥补上。

生活虽艰难,却不忘悉心抚养教育孩子。儿子还小的时候夫妻俩就给他灌输自立自强、勤俭节约的意识,做爸爸的常利用探亲的时间或者通话的机会教育他要吃苦耐劳、坚强独立,做妈妈的则懂得言传更要身教的道理,自己与麻将、电脑游戏都“绝缘”,把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照顾陪伴家人上。受父母的教化,孩子从小就聪明懂事、勤奋好学,并于2018年以643分的好成绩考取了厦门大学。

三、同舟共济,相濡以沫

2011年11月,儿子正读六年级,因常年劳累,张乐萍不幸患有尿毒症,在与南京军区总医院联系沟通好后,丈夫立马陪同她赶往南京治疗。这期间,平时不爱说话、不善表达的丈夫,反复向医生询问病情,跑里跑外照顾妻子。丈夫服役的福建东山岛73501部队知晓情况后,还为她送来了慰问金。2012年4月,张乐萍在景德镇再次住院,此后便开始了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,儿子的班主任知晓后便到医院看望并送来了慰问金,还主动给孩子提供午饭,直至其小学毕业。虽然长年被病痛折磨,但她对丈夫一直是报喜不报忧,一方面怕丈夫因为担心而不能安心工作,一方面是怕儿子间接知晓会影响学习。

张乐萍患病后,丈夫不能陪伴在身边照顾她,心生愧疚,时常担心家里,精神压力较大。2014年,丈夫张民生不幸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,使得这样一个家庭雪上加霜。2019年12月丈夫病退回家,虽然疾病给他造成了诸多不便,但他一直积极乐观,尽量不在家人面前表现出来自己的消极情绪。夫妻俩带着一颗感恩的心,坚强的忍受着自身的病痛又互相照顾对方的身体,互相鼓励,只求岁月静好,携手平安到老。

“军人”“军嫂”这些词虽然充满荣誉,却也包含孤寂。作为外人,我们只看到赞美的光环围绕他们,却极难体会他们真正的不易,一个把青春献给了国防,一个把青春献给了公路事业,全力的支持、真情的付出、浓浓的爱意是对他们这个家庭氛围的最好的诠释。


相关文档:
相关附件: